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续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老员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老员工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员工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员工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公司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公司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老员工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员工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老员工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高校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着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善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依法治教与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作者袁贵仁,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