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重大部署,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与中国人民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进一步理解人民群众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依靠人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是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根源所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之本”的正确党史观。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也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持久,唯有一心为公的政党方能赢得民心和民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来自广大人民的充分认可,有着极为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信任和拥护,关键就在于无论身处任何发展阶段,都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牢记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人民就愿意一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党的执政地位就能稳如磐石,而一旦漠视群众、脱离群众,就必然会被群众所抛弃。
中国共产党血脉在人民。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从唯物史观出发,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自觉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政治口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是党的立党初衷,而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以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始终如一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脱离人民群众,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共产党力量在人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成为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无往不胜,带领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关键就在于党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以弱胜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就凝聚在“人民群众”这四个字之中。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镌刻于党的基因和血脉之中,从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今日中国之辉煌和强盛,离开了人民,我们党将一事无成。
走好群众路线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在于通过学习党史铭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于通过学习党史总结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深化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于通过学习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只有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和推动工作统一起来,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指引,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才能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落到实处。
走好群众路线是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立足实践、面向实践、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就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做实的完整学习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走好群众路线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发展局势和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时代给中国共产党出了一张难度巨大的考卷,而答好这份新时代考卷的秘诀就在于紧密依靠和团结群众。只有密切联系群众,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才能获得群众坚定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托举中国共产党这条东方巨轮的沧浪之水,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行稳致远最大的政治底气。
走好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经历反复说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同样,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归根到底要靠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观点,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信赖,持续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找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体目标,持续坚持和改进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找准发力点,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
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上发力。思想是引领行动的先导,没有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就容易滋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入党誓言,不断淬炼理想信念,提升自我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从思想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认识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打牢走好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对人民饱含深情,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思想强不强,关键看作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在机关部门、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上。要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力戒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重拳整治庸懒散奢等干部队伍建设的顽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打造作风正、纪律严、效率高的干部队伍,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多做为民利民惠民的实绩,不开空头支票,防止“作秀”、“造盆景”,在为民造福中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
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上发力。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念,自觉将群众利益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诚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把人民群众认可不认可、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群众路线执行得是否到位的根本标准;要紧紧抓住民生这个根本,把为民造福当成最大政绩标尺,盯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工程,逐条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创先争优,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以实际行动解民困、纾民忧、暖民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制度体系上发力。基层是面向群众的一线,基层治理体系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基础平台,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升基层政府部门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的能力;要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开展整体性治理;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作为主人翁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生态;要着力完善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和需求的制度体系,如进门入户、近距离沟通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方便群众表达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沟通联动机制,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网络工作机制等,通过构建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新时代群众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到工作地或居住地,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贵在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现实行动。只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越一切暗礁险滩,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
(作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